【百年峥嵘 初心如磐】四史故事连载 | 毛泽东给文运昌的信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最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是因为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牺牲换来了如今和平美好党生活。
从2021年1月1日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公众号每周都会推送一篇四史小故事,纪念百年峥嵘岁月,向初心如磐的英雄致敬!
中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的同志们认真朗读了这些四史小故事,并录制成音频和大家分享。尽管我们的党员同志并非播音主持专业,但是大家希望通过四史故事的讲述,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在挖掘故事、讲述故事、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在回顾过往、立足当下、展望明天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投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四史小故事(十)
本期四史小故事,将由中共上海市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宣传委员陆豆豆为你讲述毛泽东给文运昌的信的故事。
毛泽东给文运昌的信
11月27日,毛泽东写下了这封回信。这是毛泽东与外婆家中断联系整整十年后写的第一封信。“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数人皆然,惟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唯我们这里仅有衣穿有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
毛泽东以“此地并无薪水”为由谢绝了文运昌到延安工作的要求。之所以“并无薪水”,是因为在革命胜利之前,党对自己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出于消灭阶级、创造人人平等的社会的主观愿望,也由于战争时期物资匮乏的客观条件,在革命根据地采取了物质待遇上大体平均的供给制和经济民主。这封信不仅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以身作则、从不任人唯亲的高尚品格,还真实反映了抗战时期延安抗日根据地建设上的特点,中国共产党艰苦与共、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一切为了人民的群众意识。
历史早已证实: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的支持,才站稳了脚跟,托起了民族的希望。
中共上海市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宣传委员 陆豆豆
信中看出毛泽东是一个重情执礼的人,但在亲友交往中并不为亲徇私,不为旧谋利,不搞自身的特殊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身处何方身居何职,他都不忘作为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共产党人应始终把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原则和政策。在战争年代,共同的革命目标就是为了解放人民,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作为这一代共产党员我们应继续不断学习老一辈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努力拼搏,迎难而上,不断前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1在这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共产党人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斗争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今天,我们通过四史小故事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往期回顾
*本音频内容版权归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中共四大纪念馆
编辑:魏娜
录音:陈效
责编:黄剑铮
终审:叶笑樱
【历史瞬间】3月4日
【廿四节气】体验报名 | 惊蛰芦林闻雷报 催醒昇靛蓝染人
请给我们一个小星星哦